记者日前了解到,去年初,市委、市政府面向社会公布了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,包括医疗健康、文化教育、城乡品质提升、养老托幼、扶弱助贫、环境治理等六大类。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,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部顺利完成,一张张民生答卷,擦亮了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。
建成30个星级暖心服务医疗站点
去年,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泉州市组织实施“建设30个星级暖心服务医疗站点”“提升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”“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”等一系列项目,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功能、改善基层就医环境。
具体而言,依托“党建+”邻里中心,配备自动取药机、健康小屋及诊疗所需仪器设备,组织二、三级医院为主的专家骨干定期下沉巡诊坐诊,建成了30个星级暖心服务医疗站点。过去一年,全市累计开展专家诊疗服务59770人次、健康讲堂服务32192人次、健康小屋自测服务35495人次;完成12家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,通过购买电子针疗仪、推拿床、特定电磁波治疗器、超短波电疗机、超声治疗仪、中频电疗仪、电子灸治疗仪等设备,累计拓展中医适宜技术诊疗服务项目26项,派出人员参加省、市、县培训49人次,市、县中医院累计下沉骨干坐诊、带教167人次,服务群众近21.5万人次。
率先实现语数外“5G+专递课堂”常态化应用
为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,我市组织实施“乡村温馨校园”特色校建设,开展“5G+专递课堂”建设,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,依托互联网技术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推动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去年,全市共计225所中小学完成“乡村温馨校园”建设,其中创建特色校50所,实现校园校舍等“硬环境”、校园精神文化等“软环境”双重提升,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。建成“5G+专递课堂”录播教室540间,在全国率先实现语文、数学、英语学科的“5G+专递课堂”常态化应用,惠及13个县(市、区)的336所学校、1213个班级,以及1667名教师、5.83万名学生。
深化新时代电力“双满意”工程
2023 年,泉州市聚焦民生用电关切,深入实施新时代电力“双满意”工程,持续补强电网基础设施短板,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。
全市完成25个及以上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升级改造,消除设备安全隐患,促进小区景观提升,提高供电可靠性;更换93.37万只智能电表,实现低电压、用电异常等信息在线监测和停电主动预警,有效减少客户停电时长;新增及改造578个供电台区,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、三相不平衡等问题;推动全社会新建超1500个充电桩,实现一类乡镇充电桩覆盖率100%。
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3万户
过去一年,我市不断推进城乡生活品质改善,组织实施20个为民办实事老旧小区改造、中心市区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项目,聚焦老旧小区市政配套改造、公共设施完善、环境绿化提升和用水品质安全,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品质。
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47个,惠及居民3万户,其中,德化县凤凰山庄1-3期改造项目,入选2023年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。同时,完成宝宏花苑、诚信大厦、铭人世家等51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,改造后的小区,实现供水系统更加节能高效、用户水压水量更稳定、水质更安全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