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泉州动态 > 泉州要闻
【政策找企促发展】南安:兑现超5亿!量身定制“惠企大餐”
来源:南安市政府办 2024-05-14 09:16 阅读人数:1

  近年来,南安市持续深化拓展“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”行动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制定出台《南安市“四好四更优”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》等系列惠企政策,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全市市场主体超21万家、民营企业6万多家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6家。

  精准画像,把脉开方助企发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一是借力登高,找准产业发展方向。联手深圳投石、新加坡邦城、毕马威等头部智库,联袂上海大学、华侨大学、华南师大等知名高校,针对石材陶瓷、水暖厨卫、机械装备、日用轻工、电子信息等五大主导产业和35个市镇工业园区,从发展现状、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入手深剖细研,精准给出转型升级、链新链强、集约集群等发展建议。

  二是多维护航,助推企业攀高向新。做大做强龙头企业,出台扶持石材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专项政策,在技改投资、增量贡献、上云上平台等方面予以奖励补助,2023年评定本级民营工业龙头企业91家。精准培育“四上”企业,穿透分析用电(气)量、用工数、生产线数、开票数等先行指标,推算各行业单位产出系数,并建立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,目前在库重点培育企业430家。持续壮大“专精特新”方阵,深入实施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工程,推动一批新兴项目落地,全市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和小巨人企业分别有4家、12家,数量均居泉州市首位。

  三是量体裁衣,支持企业智改数转。联合海克斯康、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,分行业开展数字化诊断,绘制数字化转型推进路线图,配套个性化、定制化解决方案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数字化评测,90%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“触网”,成功打造8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示范项目。

  靶向施策,多元保障发展需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一是推出政策“大礼包”。陆续出台链接新能源产业、支持企业境外并购、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壮大、鼓励企业入园等系列政策,用“真金白银”支持企业发展。用好“政策找企”平台,已上架惠企政策2186条,兑现惠企资金超5亿元。

  二是搭建科创“大舞台”。联合高校共建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、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、南安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和南安科技人才创新中心,鼓励引导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、技术转移机构等科创平台137个,推动科研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攻关技术难题,累计落地“大院大所”产学研合作项目24个。

  三是涵养金融“蓄水池”。建立“政银企担”融资对接机制,向金融机构推送有融资需求企业742家,推动307家企业获得授信207.87亿元;帮助企业对接福建省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,393家企业获取专项贷款14亿元。实施供应链金融增量扩面工程,全市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达82.65亿元,惠及中小企业300多家。建立后备企业上市挂牌跟踪服务机制,帮助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需求20项。

  凝聚合力,打造暖心营商环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一是政企互动,共话发展蓝图。先后召开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、内贸外贸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大会,共谋产业进阶良策。分行业分领域举办日用轻工、石材陶瓷、水暖厨卫、女企业家等主题政企“早午晚餐会”15场次,共商企业发展大计。面对订单低迷的共性问题,策划、举办各类线上、线下产品推介、展览展销、供需对接等“手拉手”活动,接续举办全国绿色建材下乡、石博会、水暖泵阀消防交易会、农订会、国际厨卫展、智博会等品牌展会,助力企业拓市场、抢订单。

  二是挂钩联系,助企纾困解难。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,以工作专班总调度、市直“轻骑兵、大篷车”式流动服务、乡镇入企“三员”联动方式,为企业送政策、解难题,累计收集企业意见建议超200条,帮助解决各类生产经营问题700多个。比如,根据石材企业反馈的设备贵、技改难等问题,制定出台《推广运用石材线锯促进石材企业增产增效的若干措施》,本级最高补助100万元,成材率提高超10%,石粉减量近70%。

  

  三是优化服务,提质办事效能。深化“局长走流程”专项行动,试点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登记等社保中心事项,公司设立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前移至乡镇办理,推行模拟审批、一张总图办工规、分段办理联合验收等项目提质增效“组合拳”,项目前期平均缩短2个月以上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Baidu
map